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台灣心理學會

12月Effect size效果量工作坊

已更新:2019年12月2日

效果量(effect size)一直是心理學界進行實徵研究的重要指標,但國內期刊對效果量的重視程度與國外仍有落差,甚至對效果量該如何計算與報告莫衷一是。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對效果量熟不熟悉,不妨思考以下的問題:

1. 如何按照實驗設計選擇較精準的效果量?

2. 效果量需要呈現信賴區間嗎?

3. 你如何判斷效果量是大是小?是否只根據cohen's d的標準?

4. 當結果十分統計顯著,但效果量很低,或是結果不統計顯著,效果量很大時,你該如何處理?

5. 與過去研究比較時,除了看統計顯著與否,你會比較效果量的差異嗎?


如果你對上述的問題不甚確定,請放心,我們不會讓你孤軍奮戰。這次學會請到了對統計法、方法學鑽研許久的彭昭英老師,為我們介紹效果量到底是什麼、如何選擇效果量以及如何報告。這門課不會過度鑽研統計公式,而是要讓心理學各領域的師生都懂得駕馭它、使用它。


課程日期與地點

2019/12/01(日)13:30~16:30

臺灣大學心理系南館地下A教室(提供茶點)


講師

彭昭英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兼任教授,曾任教美國Indiana University教育心理系,著有《SAS與統計分析》,並在台大開授學術寫作及方法論專題。


費用

有效會員150元,非會員500元。

報名至2019/11/25,截止後恕不退費。



課程內容


  • 介紹Cohen’s d。

  • 介紹效果量的內涵。

  • 為什麼需要報告效果量、什麼時候要報告、如何報告。

  • 除了Cohen’s d之外的其他種效果量,並比較目的、用法、統計假設、統計特性等差異。

  • 受試者間設計的效果量計算。

  • 受試者內設計的效果量計算。

  • Kelley與Preacher對效果量的定義。



時程表

13:00-13:30 報到

13:30-14:30 Effect size講課

14:30-14:40 茶點時間

14:40-15:30 Effect size講課

15:30-15:40 茶點時間

15:40-16:30 Effect size講課與Q&A


4,120 次查看0 則留言

Bình luậ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