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許儷絹等人 謹誌 2022/06/21
黃榮村老師 1947 年出生於台灣彰化,1965 年就讀台大歷史系,後轉往心理系修讀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專長是人類知覺、認知科學、決策與選擇行為。1977 年開始於台大心理系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與系所主任,共二十餘年。期間曾赴美國 Harvard 大學、Carnegie-Mellon 大學、St. Louis 大學與 UCLA 擔任訪問學者與客座教授,另並出任台灣心理學會理事長與澄社社長。後期出任政府職 務,包括國科會人文與社會科學處處長、行政院政務委員、九二一災後重建委員會執行長、教育部長等職。卸任後,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現任該校生物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台大傑出校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近期任考試院院長。
1. 專業領域貢獻
黃老師的研究領域從知覺、認知心理學、風險知覺、到決策行為,特別是其中的視覺心理學。黃老師由 1983 年開始,在臺大心理學系引入計算視覺(computational vision)取向與視覺神經生理學研究,開啟國內現代的知覺心理學研究之先,引入相關國際重量級學者交流與舉辦重要的國際視覺研究會議,並且拓展噪音量測的應用領域,為相關的理論與應用人才培育奠定了基石,是我國知覺心理學發展的最重要 推手。
除了研究教學,黃老師對於心理學領域發展也做出諸多學術服務與推動工作,其中對於心理學界影響重大的是擔任人文處處長以及國科會重要案件的諮詢委員,以及對於心理學會的義務服務。比較獨特的則是將學術與人文的博雅觀點落實在他對學術領域的推廣工作上,除了出版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科普書籍,也不斷解構學術領域的藩籬。以近期譯注的「啟示的年代」一書為例,他以歷史人文與心理的豐 厚知識背景提供註解,幫助讀者理解時代脈絡下,心理分析、藝術、與科學等複雜交織下的學術進程。 黃老師也利用擔任各種工作角色的機會,不斷將博雅精神落實影響各領域的學者與學子,例如國科會人文社會處長任內,首次舉辦人文社會科學會議-科技與人文的對話,又如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任內推動史懷哲之旅,為醫學教育落實人文關懷及視野。
2. 人本關懷與淑世作為
透過以人為本的入世關懷與淑世作為所建立的心理人典範,也是黃老師對臺灣心理學界的獨特貢獻。黃老師擔任過許多公部門的角色,支撐這些角色的是他對於知識份子社會責任的體悟;農村出身的黃老師,對台灣社會有著深切情感與瞭解,也因此對於學術與公共事務之間的互動,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他認為教育與學術是關乎國家命運的基礎問題,應該透過大學自主來建立一個讓學生能夠思辨與表達多元理念的環境,所以黃老師以身作則,不受政治立場地為大學自主這個重要價值挺身而出,過往在澄社﹑台大哲學系事件等直接參與以捍衛大學自主,對近來的台大校長遴選事件,黃老師也挺身捍衛大學自主。
在各種多元公部門的角色中,黃老師展現心理人對於不同思維與情緒的理解能力﹑對於人的困境具有真摯的關懷與共善的初心﹑加上理性分析尊重證據的習慣,併及豐厚的跨領域素養,所以往往能夠排解各種衝突、紛擾、與爭議,將一般心理人在局部格局中扮演的角色發揮在國家的格局與層次上,一步 一腳印幫助 921 震災重建與桃芝風災因應(行政院政務委員與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 大學多元入學與九年一貫的落實(教育部長)﹑以及協助考試院轉型為國家人力資源部門(考試院長)。在這些工作角色中,黃老師為心理人展現最重要的典範是對於人本價值的珍惜,例如九二一災後重建工作中, 除了繁冗複雜的工程,還有災民、政府、多方的救災組織、國內外人民等各種複雜的關係,但他看重的是「….921 大地震後,陸續發現台灣多項韌性元素,如農業社會家庭內的聚黏性與社區內無私的互相支援,還有外界源源不絕的愛心」,而且「…對於過去幫助走過這一段的人與過程,常懷感激之心。…」。
柯永河教授頒獎及引言
黃榮村教授授獎及致詞
頒獎寫真
Comentarios